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南仁山生態園區~『溪仔口』
歷史:民國82年以前由國軍海軍陸戰隊駐守,82年以後因為兵力不足,改為海巡署六三大隊駐守;106年由於莫蘭蒂颱風強大肆虐後,海巡署決定撤哨。(謝謝導覽留大哥提供)
溪仔口海岸線,是恆春通往後山古道的路徑之一(附註1);根據斯卡羅族原住民耆老口述: 這裡也曾是早年斯卡羅族遷移的一條路線,更是當地附近居民的重要"魚路"。《琅嶠‧卑南道》《琅嶠十八社與斯卡羅族》
位置:位於滿州鄉東海岸,面太平洋、南臨佳樂水,北有出風鼻;屏169線盡頭;為溪仔口溪出口處。
歸屬:目前屬於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南仁湖生態園區,於108年3月28日開放預約,由滿州鄉里德社區的導覽員進行導覽。
成名:當地人稱「最美的風景在沒有人」;跟阿塱壹古道一樣,是全台唯二沒有公路經過的海岸路段,故有「阿塱"貳"」古道的稱呼。
序言:
話說圓仔花以記錄阿塱壹古道"一戰成名",同時也因為舉辦多次的阿塱壹大團,而成立了『圓仔花古道同好社團』;並仍繼續籌劃今年度的行程中;對阿塱壹古道周遭的族群也因此產生莫大興趣,正加以研究探討中。今年四月,突然有朋友分享了「溪仔口」與「鼻頭草原」開放的訊息,"矛頭"竟指向比阿塱壹更漂亮...妙稱為阿塱貳等,,,,天呀!這不就把圓仔花的"招牌"比下去了嗎?哈!!所以當然說甚麼也一定要排個時間,來搶先拜訪一下。
附註: 這次是圓仔花導遊考試通過後,第一次規劃出團,雖然只先規劃小團十人,但是就是想先來探個路,期待不久圓仔花就能朝向大團規劃,帶更多古道同好來分享"阿塱貳"之美~
20190601 圓仔花古道社團~接續上午的『鼻頭草原』後 ;【九棚】鼻頭草原~眺望八瑤灣
我們將前往滿州的里德社區享用風味餐,並參加下午的『溪仔口』生態導覽行程。
ps: 有關兩個行程,須先上網到墾管處預約,每日的人數限制是上午60人、下午60人
溪仔口的接待入口~里德社區活動中心,是我這次想要"順便"紀錄的!(幸運的竟然真的讓我遇到了)
因為里德社區正巧是圓仔花最近在研究的「斯卡羅族」大股頭的居住地:豬朥束社的所在地喔^^
所以~我一下車就向接洽我們的李先生問:「請問你是斯卡羅族人嗎?」令人欣喜的~他竟說"是"
害我高興地拉著他一起拍照 (李先生:右1、排灣族導覽員:右2、左1的美女是阿美族人~)
南臺灣~果然是種族最早融合生活在一起的地方呀~~(很開心認識他們^^)
里德社區的風味餐很豐盛美味~其中的黑豆豆腐、情人的眼淚炒鹹蛋、現採(炒)野莧菜、
芋頭冬瓜湯、土雞燉湯等,都很下飯好吃,十個人馬上就將菜"盤底朝天"了,我們還跟接洽
的李先生現買了包情人眼淚,再情商當地負責餐廚的阿姨,為我們加炒一盤呢^^~
飯後小憩後,我們的導覽留大哥先幫我們點名,並做簡單的介紹與等候接駁
小記事本: 有關~留大哥的"留"~(行前電話連繫時:留大哥跟我說:他姓"留校查看"的"留",我當下並沒有聽清楚,還再問他一句:是劉備的"劉"嗎?之後他又傳來了提高聲量的語氣,再強調一次~不是喔,是留校查看的留!~喔!我知道了,,"留"好特別的姓氏喔,當時應該跟他說: 請原諒我第一次聽到,腦筋記憶裡以往沒有這樣的姓氏輸入,所以才一時之間反應不過來~哈!)
接駁的路途約7K,路雖是像產業道路一般大,並且有上下坡及髮夾彎,但是卻有路名:屏169線
為我們接駁的年輕人阿倫(開車技術很好~),將他的愛車小白停在一處岔路
他說直走會到佳樂水瀑布,而我們要下車隨導覽左彎走入下坡步道,直達海岸邊 (約1.5K)
留大哥很專業地拿起他的地圖,為我們說明,今天的海岸行程: 從溪仔口~烏石鼻(來回約2K)
步道下坡不遠就能看到下方整個溪仔口海岸線,哈!不覺驚呼~這也太輕鬆了吧^^
註:若想要目睹阿塱壹的南田海岸線,需辛苦地上觀音鼻,才能居高臨下坐擁美景呢~(差太多了吧)~
今天的這一段海岸線,真是天藍海藍,還可以看得到蘭嶼島呢!(留大哥說我們很幸運~)
海岸旁可以看到兩個"人文"景觀~一個是海巡署的六三檢查哨(左下有白色屋處)
還有一個是位於海岸線右上方~擱淺的「巨龍號」。(還好~油料已經撈空了)
接著~我們就邊下坡邊輕鬆地,聽留大哥介紹這一段路沿途的植物動物生態
「台灣長蝸牛」~果然很長的殼^^ (這些名稱~謝謝植動物知識豐富的留大哥介紹)
這季節開花的「月桃」和「野牡丹」,還有很像楊梅的「欖仁舅」
「假三角鱉」與「海州常山」
好可愛的「班卡拉蝸牛」(左旋,右旋是阿猴蝸牛)
還有很像血桐的「蟲屎」樹(剛好是種子季節)和南台灣的「長花九頭獅子草」
最後來一張~紫花「長穗木」~襯著阿塱貳'得~來~不~費~工~夫"的海岸線~~哈!
經過留大哥精彩的路上步道生態介紹之後,我們已不知不覺地來到今天的重點行程:溪仔口
溪仔口正位於溪仔口溪的出海處,經過這座小紅橋,進入了海岸地區~溪仔口~之~我來了!!
小紅橋橋下,有成群的「青帶鳳蝶」~正在吸水嬉戲~迎接我們呢 ^^
行腳1:溪仔口溪出海口~第一個海蝕平台 : ~驚艷大自然鬼斧神工,蜂窩岩奇岩區~
南邊的海崖背後,即是著名風景區~佳樂水;很難想像這樣的近距離,海岸風光相差如此大
剛開始印入眼簾的海濱植物:馬鞍藤與岸邊大小不一的岩石,還覺得不過是平常的海邊景緻
直到察覺一顆顆的大小不一的石頭中,竟有一格格的小洞(蜂窩岩)後,驚艷值一度直線升高
除了馬鞍藤外,比較靠近陸地的步道小徑旁,多是「雙花蟛蜞菊」與「濱刀豆」
為蔚藍的海岸線,添增了生氣盎然的綠意與涼意~真喜歡這樣的藍天綠葉的一框風景~
留大哥還特地跟我們說:黃色花的是「濱刀豆」;粉紅色花的是「濱豇豆」
留大哥接著領著我們離開有植物遮蔭的步道~走向海濱的海蝕平台
雖然六月天的南部下午,太陽很熱情,但是眼前的奇岩異石怎能錯過呢?
這裡的海蝕平台上砂岩,侵蝕風化成千奇百態的蜂窩岩
大哥說這可能是生物寄居的差別侵蝕,一格格的奇岩,真是令人驚呼連連呀!
原來,台灣除了北海岸野柳一帶有這樣的特殊地形景觀外,南台灣也有呀!!
(圓仔花不負責的說~這樣的奇岩異石剛開始看很驚奇,可是千萬不要盯著它們看太久,,,因為會越看越像骷顱頭...真的!!唉呦~人家明明是地理奇景呀@@~別理我的不負責任!!!)
奇摩知識:
蜂窩石形成都是結核上的生物碎屑所造成的,其經過3個步驟:
1. 富含生物碎屑→結核裡面有許多貝類和海膽碎屑,密密麻麻布滿整顆結核。
2. 溶蝕成小洞→生物碎屑被海水溶解,或因岩石崩解,在結核表面形成一個個小洞。
3. 形成蜂窩石→海水的鹽分繼續進行崩解作用,逐漸將小洞擴大,於是形成蜂窩形狀。
除了差別侵蝕的奇岩百態「蜂窩岩」之外
這裡的砂岩也含有直線的節理,像大自然一刀一刀的..割畫出不規則的線條
比較靠近海水的,直線節理交錯加強侵蝕成一塊塊方形的豆腐岩了
(來自:圓仔花皮毛的地理學小知識~)
奇摩知識:豆腐岩是岩石受到風化或潮水侵蝕而形成。
先決條件是必須有兩組交叉的節理在微微傾斜的岩層上,
遭受海水沿著節理 裂縫不斷的侵蝕 外割, 脆弱的節理容易崩落,
逐漸切出溝紋,形成明顯格子狀,因為形似豆腐,所以稱它做「豆腐岩 」。
行腳2: 第一個侵蝕平台~礫灘潮間帶區: 哇哇叫與阿娘威的生猛海鮮出現啦!!!
離開第一個海蝕平台,在往有電線杆的小步道走去
注意到這裏的小礫灘,白色的珊瑚礁碎片很多耶~~
說到這電線桿~直立在這天然無人跡的海岸線,真的是很特別
令人不覺好奇它的所在因由~~經留大哥說明後,大概了解這是早期軍方駐點通訊用
和阿塱壹古道裡的電線桿不一樣(阿塱壹的電線桿是養蝦戶,和少許住戶牽設的)
我們又再次離開步道往海濱走~
一度還有同好想找電線桿躲太陽...可惜~人太大、電線桿太細....哈~
還是要去看看一下潮間帶有甚麼好玩的嘛!!(反正躲也躲不了~到處都是大太陽)@@
來了喔~~跟著大家的尖叫聲去看就對了~
這裡的海濱生物一隻比一隻身體大(長),而且一隻比一隻神奇沒見過...
連導覽大哥都說是頭一次見....(大哥說他會去查明後,會再跟我聯繫)
黑色:「盪皮參」;有一節一節的很長的是:「斑錨參」
~還有一隻不知名的小藍魚~~
在大家驚呼潮間帶生物時,我突然注意到這裡的岩石~很奇異喔^^
砂岩挾雜著珊瑚礁,而且還結合成一顆顆不規則的圓形石,羅列在海灘上
大哥也認真地為我們解說~哇!!總之~這裡真是台灣奇岩異石'活的"地理教室呀!
今日驚奇的"所見"真的太多了~但是這種砂岩與珊瑚礁石纏綿在一起的奇石
是我驚奇之最!!!(完全無法想像這裡以前的地殼發生了甚麼事?!成因之謎令人好奇)
行腳3:礫石潮間帶區~巨龍號亂石灘 :雙手雙腳並用~邊欣賞巨龍號
巨龍號於20181216擱淺於溪仔口800公尺的海灘上,還好油料迅速抽光,否則不堪設想
聽說有計畫移開,但是現在還在~還好還在~我覺得它可成為是溪仔口一處蠻特殊的風景呀!
這是~貝塚嗎?!還有兩條小溪流流向海邊~漂流木還蠻吸睛的^^
再來就~整個關注目標都朝向巨龍號了~(哈!這裡難得的人文風景~)
行腳4:巨龍號亂石灘~烏石鼻前的海階區: 溪仔口行程的終點
砂岩的海蝕平台漸漸形成了海階,海階上還有蜂窩岩~哇~
高度落差大一點的~會有位於洞窟區的錯覺呢!
海蝕平台與遠處一隻望海的「蟾蜍石」
這時,伙伴們都到烏石鼻的背山陰影處去小憩
留大哥還帶著我去看「豆腐岩」、找「我愛台灣」的蕈狀岩
從這裡還可以看到北邊的海崖~出風鼻
但是因為出風鼻還未開放,只能望之心嘆囉^^
(期待以後有機會~) 有隻曬乾的魚~呵呵!天氣真的很熱!!
行腳5:原路回程~溪仔口溪小紅橋
留大哥還不忘撿拾海漂垃圾,隨手帶回呢!!真是愛護大自然的好楷模!
回到溪仔口溪小紅橋,阿倫已經在此處等我們,載我們上坡回169線~回到里德社區
結束了我們嚮往的『溪仔口阿塱貳』行程 ~ (169下坡1.5K+溪仔口來回2K=3.5K)
附註:
1.由於溪仔口海岸線,是先民從恆春(瑯嶠)到後山卑南的一條海岸路徑,也是斯卡羅族人南下遷移的路徑之一,故此以『古道』稱之。
按《琅嶠˙卑南道》p188-193文,與194-195圖所述:豬朥束社往東邊海岸有三條古道:「溪仔口古道」、「出風鼻古道」、「鹿寮溪古道」(圓仔花終於找到,將溪仔口這段海岸線稱為"古道"的文獻紀錄了^^)
後記:
1.有些學者對"阿塱壹"古道這個名稱不予苟同,提出正名,認為阿塱壹古道應該改為原來清代的稱呼:瑯嶠卑南道,
對此,圓仔花有不同的看法 ,請見格文:走過阿塱壹~最美是人,我覺得應該尊重用路人,與當地人對此段路的稱呼...
如今又跑出來一個"阿塱貳",這些學者 ,不知道又要怎麼想了.....(大概又認為這只是那些"登山客"膚淺的亂命名吧)!
可是,(請原諒~)圓仔花又有不同意見了,我深深覺得『阿塱貳』這個代稱,取~得~真~的~太妙了~~哈!!
.....................分隔線.........................
大團來了~感謝圓仔花古道同好的等待與支持~我們度過了三年疫情,終於成行了!!
20231104 溪仔口(阿塱貳)古道+鼻頭草原---第一天: 溪仔口古道
再後記:
1.感謝我們專業的的解說員們~春梅 宋仁宗(理事長) 靜宜 還有~安麒
2.原本一直都有跟留大哥聯繫的,也以為他會來幫我們解說的(他說他可以跟別人調班),,,但當日到達時,卻發現解說員名單裡沒有他,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他腰椎受傷了,,,,但~那天~他還是友情的到現場來為我們加油!!~看到留大哥真好!!約好下次還要聽您解說喔!
3.感謝南鎮同事(早報名,但一直因為疫情沒能成行就,,調走的雯主任,第一次參加我的團,謝謝她的等候與支持,,),中和教育伙伴大力(大量)支持~有熟悉的伙伴出遊~真好!!
4.謝謝大學同學:玉和橙哥,高中同學:閔 . 坤 .和 .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