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東武西堡七十二庄的媽祖信仰》2009.12刊於南鎮60週年校刊
一、 前言
武東堡及武西堡是清末至日治初期社頭及田尾一帶的行政區名,本學區(南鎮國小)即位於武西堡。由於媽祖的信仰在當時漢移民社會中為最主要,而武東、武西堡裡所形成的七十二庄媽祖信仰在當時可說是非常著名,本學區內老一輩的長者也多有聽聞,或是曾親身參與。基於以上源由,筆者將在下文中做詳細探討,以期將這特有的七十二庄媽祖信仰活動留下一些記錄。
二、信仰中心寺廟的形成
枋橋頭天門宮因位於本區最早的市街枋橋頭街,是本區最早建立的媽祖廟,創建於乾隆二十五年(1755年),並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由七十二庄眾子弟重建,[1]是武東、武西堡共七十二庄媽祖信仰的中心寺廟。而七十二庄原是漳、客兩籍聚落的居民聯合來對抗泉州人的團體,後來成為以枋橋頭天門宮為中心的祭祀聚落群體。[2]根據訪談當地耆老及文獻資料得知:七十二庄共分為八個不同的聚落群,每個聚落單位雕刻一尊名稱各不相同的媽祖,供奉在天門宮,若有喜慶則恭請自己的媽祖回去奉祀。因當時許多聚落並無媽祖廟,只好把自己信奉的媽祖神像集中供奉在天門宮,天門宮的信仰圈也因此擴展至整個七十二庄。根據枋橋頭天門宮的紀錄簿記載,各尊媽祖所屬祭祀範圍的聚落名稱如下:[3]
1. 開基祖媽:天門宮八角頭、紅毛社、張厝村、田中鎮莊、大新莊、廣興庄,共六個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