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總以為馬太鞍濕地是一個很遙遠的地方
沒想到 他就在花蓮光復鄉九號省道旁
從花蓮光復糖廠騎腳踏車 十分鐘就能到達
真可謂是平易近人 不用上山不用下海 易達性極高的濕地
馬太鞍濕地生態園區是馬太鞍部落阿美族人的傳統生活區塊
過去這裡長滿了樹豆,因此阿美族人稱此地為「vataan」
(阿美族語樹豆的意思),這也是「馬太鞍」地名的由來。
(圖中左上角就是~樹豆)
馬太鞍濕地生態園區位於花蓮縣光復鄉馬錫山腳下,
是一處湧泉不絕的天然沼澤濕地,面積廣達12公頃。
清淺的芙登溪發源自馬錫山,一路匯集自地底冒出的湧泉,
由南向北蜿蜒穿過馬太鞍濕地生態園區,滋養著這片沼澤的豐美生命。
阿美族人在這片濕地上發展出獨特的「Palakaw」巴拉告捕魚法:
利用中空的大竹子、筆筒樹的樹幹與九芎枝幹等天然材料,
製作出一個三層的結構物放入水塘中,讓魚蝦在其間棲息繁殖。
經過一段時間後,將九芎枝幹提出水面,
即可將攀附在樹枝間的小蝦抖入三角魚網中;
而藏身在底層大竹筒裡的鱔魚、土虱或鰻魚等底棲性魚類也可輕易捕獲。
來到馬太鞍濕地生態園區還可以品嚐到各種別具滋味的野菜。
例如樹豆的豆子、麵包樹的果實、黃藤的藤心、箭竹的嫩筍、
檳榔花穗與檳榔心、以及葛仙米、西洋菜、水芹菜、野苦瓜、
木鱉子等等,在阿美族婦女的巧妙烹煮手法之下,
每種野菜都成為獨具特色的桌上佳餚。
芙登溪裡現撈的魚蝦、香噴噴的紅糯米飯與鹽烤帶鱗的新鮮吳郭魚,
更是馬太鞍濕地生態園區的招牌美食。(照片裡的是:欣綠農園)
彎彎的檳榔樹
這次由於是第一次造訪馬太鞍濕地,所以對他並不瞭解
抱著探路的心態,和家人騎腳踏車隨意逛逛
連最著名的原住民料理也沒品嚐
回家後 察看資料才知道~這裡的拉藍的家,紅瓦屋都很棒
虧大了啦!!該吃的都沒吃....
下次一定要大吃一頓啦!!我怎麼忘了阿美族是最擅長野菜料理的呀!!
濕地遠接著馬錫山植物生態豐富
文章部分資料參考:交通部觀光局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網頁
背景音樂:思念阿美族@隨意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