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東武西堡七十二庄的媽祖信仰》2009.12刊於南鎮60週年校刊


一、  前言


    武東堡及武西堡是清末至日治初期社頭及田尾一帶的行政區名,本學區(南鎮國小)即位於武西堡。由於媽祖的信仰在當時漢移民社會中為最主要,而武東、武西堡裡所形成的七十二庄媽祖信仰在當時可說是非常著名,本學區內老一輩的長者也多有聽聞,或是曾親身參與。基於以上源由,筆者將在下文中做詳細探討,以期將這特有的七十二庄媽祖信仰活動留下一些記錄。


二、信仰中心寺廟的形成


    枋橋頭天門宮因位於本區最早的市街枋橋頭街,是本區最早建立的媽祖廟,創建於乾隆二十五年(1755年),並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由七十二庄眾子弟重建,[1]是武東、武西堡共七十二庄媽祖信仰的中心寺廟。而七十二庄原是漳、客兩籍聚落的居民聯合來對抗泉州人的團體,後來成為以枋橋頭天門宮為中心的祭祀聚落群體。[2]根據訪談當地耆老及文獻資料得知:七十二庄共分為八個不同的聚落群,每個聚落單位雕刻一尊名稱各不相同的媽祖,供奉在天門宮,若有喜慶則恭請自己的媽祖回去奉祀。因當時許多聚落並無媽祖廟,只好把自己信奉的媽祖神像集中供奉在天門宮,天門宮的信仰圈也因此擴展至整個七十二庄。根據枋橋頭天門宮的紀錄簿記載,各尊媽祖所屬祭祀範圍的聚落名稱如下:[3]


1.  開基祖媽:天門宮八角頭、紅毛社、張厝村、田中鎮莊、大新莊、廣興庄,共六個單位。


2.  湄州媽:新庄、內灣莊、普興莊、香山莊、田中鎮王帝廟、田中鎮帝爺廟、埤斗莊、南投五福堂(南投名間廍下錦梓及大坑),共八個單位。


3.  大媽:崙仔尾四莊


4.  大二媽(武東大二媽):石頭公莊、湳雅莊、林厝莊、柴頭井、下豹厝、番仔崙、挖仔莊、下崙莊、大崙莊、鎮平、梧鳳莊、石姑婢(大明里)、崎仔腳(社頭協和、龍井)、萬年莊、天門宮太子爺(社頭鄉之一神明會),共計十五個單位。


5.  舊二媽:下豹厝、舊社莊、社頭莊、丙郎莊、許厝寮、朝興莊,共六個單位。


6.  武西二媽:新興莊、小紅毛社、大宅仔莊、陳厝厝莊、五汴頭、崙仔莊、詹厝厝莊、九份下莊、浮圳庄、湳港新莊、湳港舊莊、湳港西莊、福興莊、湳墘莊、竹子腳莊、大饒莊、溝皂莊、田中央莊、員林打石巷、庚口厝莊、瓦瑶厝莊、曾厝崙莊,共計二十二個單位。


7.  太平媽:太平前後莊、瑚璉莊、官帝水尾莊、永靖莊,共四個單位。


8.  湳雅大二媽:埤腳、湳底村、大埔心莊、大溝尾莊、、二重湳莊、油車站莊、新館莊、舊館莊、羅厝莊、同安宅莊、四塊厝莊、新竹圍莊、東勢館莊,共十三個單位。


    由以上的紀錄來看:武東堡區域以供奉開基祖媽、湄州媽、大媽、大二媽以及舊二媽為主;而武西堡則以供奉武西二媽、太平媽、湳雅大二媽為最重要。


由於到了日治時代已經沒有分類械鬥,加上聯合祭祀的儀式不方便,各聚落便不需要到枋橋頭庄來祭祀,因此比較大的庄頭會將屬於自己庄頭的神像,迎回自己的庄內奉祀,建立起自己的媽祖廟。[4]例如:舊社庄天門宮及崙雅庄天門宮等,於是枋橋頭天門宮的七十二庄約在日治初期,即因各處相繼建廟而不解自散。[5]然而根據訪談得知,枋橋頭天門宮七十二庄的祭祀團體雖然解散,但天門宮仍是武東堡地區媽祖信眾及廟宇前往鹿港進香的集合中心,並且在聯合進香之後會有繞境活動;此外有些未建媽祖廟的地區,例如湳雅庄、石頭公庄、新興角(南鎮學區)等,依舊寄放他們的媽祖於天門宮中,在有喜慶時,仍會前來迎回自己的媽祖回去供奉及繞境。由上可知,枋橋頭天門宮在日治時期之後,宗教群體的活動並未因七十二庄的解散而停止:以往的武東、武西堡七十二庄的大區域,信徒們仍持續著媽祖的信仰。


三、媽祖信仰圈內的宗教活動


    1.進香活動


    枋橋頭天門宮為武東武西堡媽祖信仰圈的中心寺廟,因此成為附近信奉媽祖的居民,前往鹿港天后宮進香的集合地點。根據枋橋頭天門宮掌管財物的陳老伯說道:「早期武東武西堡(包括社頭、田中、田尾、永靖、埔心、秀水甚至名間一帶)信奉媽祖的居民,陣頭會集合在枋橋頭天門宮,再一起往鹿港天后宮掛香,回程也會在此集合,解散後再各自回自己庄內。舊社庄的老村長提到:「舊社天門宮與其他七十二庄的媽祖廟,在日本時代或是更早之前即有聯合至鹿港進香的活動。」崙雅庄天門宮的廟公也說:「崙雅庄的天門宮屬於大媽,早期跟隨七十二庄陣頭至鹿港掛香。」由此可知,除了武東堡各地區信仰媽祖的居民之外,舊社及崙雅庄的居民在該庄的媽祖廟建立之後,仍會參與枋橋頭天門宮的進香活動,[6]因此枋橋頭天門宮的進香活動即形成了一種區域性聯庄的大型宗教活動。


因傳統習慣的緣故,進香要持續兩個月,所以會考量進香的總天數,選擇能跨三月及四月的日子。通常進香活動的日子會訂在農曆三月底,並於四月初回來。根據訪談陳金虎先生的說明:「通常會連續掛(進香)三年,休息十年; 農曆三月二十九 去, 四月一日 回來。」,另一位蕭先生亦說:「日期大概在媽祖生(三月二十三)之前約二十日左右,在 四月一日 回來,因古人說掛香要隔兩個月。」,以上兩則訪談記錄大概因陳述者所講的年代不一樣,進香所費的天數也不同。此外較特別的是,在訪問中發現,隊伍在進香的途中,會有居民準備佳餚款待進香的信徒們,例如「大媽在桃子崙,(今秀水鄉下崙村)有協助抓鱔魚精的傳說,當地居民為了感謝大媽,在每年去鹿港掛香回程的路上,會準備豐盛的佳餚,讓參與掛香的信徒享用。」



 七十二庄媽祖信仰進香集合示意圖 (●代表各庄媽祖廟 )


 資料來源:總督府臺灣土地調查局(1904)《臺灣堡圖》台北:遠流出版社 


此時參與進香活動的居民包括了整個武東武西堡媽祖信仰圈的信眾,不只是居住在平原一帶的,甚至連居住在山麓及台地上的居民也會下山來參與[7]「田中的媽祖廟及台地上名間廍下一帶的居民會下來參與掛香活動,解散後再回各自的庄內。[8]


綜合以上所述,枋橋頭天門宮是武東、武西堡七十二庄的媽祖信徒進香的集合地點,各地或各廟的陣頭在媽祖生日( 農曆三月二十三 )左右的特定日子集合於此,再前往鹿港天后宮進香。然而關於進香的路線,因無詳細的文獻記載,研究者依照訪談的資料分析的結果,推想應是從枋橋頭往北出發,經永靖、田尾、埔心、秀水等七十二庄的部分聚落,再折向西行至鹿港;回程會再度集合於枋橋頭,各群體或各廟宇代表解散後,再將陣頭帶回自己的庄內,完成了媽祖信仰圈的進香活動。


 2.繞境活動


    繞境活動通常是在神明祭典前後舉行,常有相沿成習的固定範圍與特定路線(高麗珍1996a )。[9]枋橋頭天門宮的繞境活動分為兩種,一是伴隨著進香回來後所進行的繞境,另一則是如上文所述,在沒有媽祖廟的地區,於媽祖生日前所進行的「迎媽祖」繞境活動。


根據訪談得知,去鹿港進香回程經過的原七十二庄聚落,會順便進行繞境活動。而位於東邊的武東堡聚落繞境的路線,如以下訪談記錄所述:「去鹿港掛香回來,會從今新雅路到湳雅庄往北到林厝,再沿著山腳路回頭往社頭方向,經石頭公、朝興、舊社庄、崙雅庄至田中頂潭折返往北(田中的媽祖廟會在此接香),走現今員集路回枋橋頭,而枋橋頭庄內並無繞境。[10]由上述可知,天門宮進香回程後在武東堡內的繞境的路線,由北而南經柴頭井庄、湳雅庄、石頭公庄、舊社庄、崙雅庄,卓乃潭庄迴轉至社頭庄再返回枋橋頭庄,此外在台地上的居民也會來參與繞境。[11]此路線行走過的區域,佔了武東堡大半的平原地區,由此可證明媽祖信仰在武東堡所佔面積相當寬廣。


另一種「迎媽祖」的繞境活動,則在幾個沒有媽祖廟的地區進行著,日期的選定亦以配合媽祖生日為主,通常會在媽祖生之前,來迎回自己庄頭的媽祖,並於媽祖生日當天恭送回天門宮。「武東堡其他無媽祖廟的地區,如湳雅庄(今協和村平和村)石頭公庄,在媽祖生日之前迎回武東媽供奉,三日後再送回枋橋頭過生日(三月二十三)。武西堡新興角(今田尾鄉新興村)也會回來迎武西媽。[12]而這些聚落,在將媽祖迎回自己庄頭的幾天內,會進行庄內的繞境活動,祈求平安。「他們會派二至三個神轎,迎媽祖及配祀神,在這三日內會進行庄內的繞境。[13]


學者劉汝錫先生曾於民國七十三年 農曆三月二十二日 ,參與社頭鄉湳雅庄的迎媽祖繞境活動,並將親身經歷後的經驗作下記錄介紹;此介紹將有助於更進一步推想當時湳雅庄及其他的祭祀團體迎媽祖繞境的真實情況,因此以下將劉先生參與社頭鄉湳雅庄迎媽祖活動紀錄,節錄介紹如下:[14]


1)繞境地區


位於社頭鄉東北部山麓地帶,包括湳雅村、龍井村之全部及平和村之一部分,即昔日「湳雅庄」地區,居民大半以務農為生,並兼植水果,民風相當淳樸。


2)籌備


    繞境地區共分八角頭,每角頭設一頭家,再由八位頭家擲杯決定一人為爐主。一切繞境事宜均由爐主、頭家會商決定,繞境所需費用由頭家向各戶按男丁之口數收取,此即所謂「丁口錢」,不必另向富家募捐。繞境主神係枋橋頭天門宮的大二媽(又稱武東大二媽),爐主必須在繞境前一天至天門宮恭請大二媽移駕湳雅國小校區內之「公地」[15]


3)繞境經過


繞境當天清早,隊伍在「公地」集合,然後循序前進,八角頭之繞境順序為:北勢頭→月眉池→湳澳仔→水井仔→公魚池→後壁厝→呂厝→新厝。此順序走起來相當順暢,故多年來一直維持不變。繞境隊伍為:頭旗最前,次為引路土地公,其後依序為玄天堂玄天上帝、福天宮玄天上帝、龍鳳山寺祖師公、天聖宮媽祖、主神天門宮大二媽,隨香者甚少,乩童數名,加上獅陣、子弟陣、誦經團各一組,整個繞境隊伍不過數十人,是一簡單又隆重的隊伍。主神及陪同繞境之神均到各聚落巡境並接受參拜,平安符隨同散發。整個隊伍,除子弟陣搭鐵牛車,誦經團搭乘小貨車外,其餘均以徒步前進。約在下午四、五點左右繞完全境,隊伍恭送主神回「公地」後解散。當天公地備有酬神戲,並由爐主、頭家主持媽祖之公祭,該晚全境均請親友吃拜拜


綜合上述可知:以枋橋頭天門宮為主的繞境活動中,進香回程後所進行的繞境,包含的範圍較廣,幾乎涵蓋整個媽祖的信仰圈;而各地的「迎媽祖」繞境活動,包含區域較小,僅限於該庄庄內的繞境。


四、總結


武東堡、武西堡媽祖信仰的共神祭祀活動區域,屬於枋橋頭天門宮媽祖的信仰圈:其包涵了枋橋頭天門宮、舊社庄天門宮、崙雅庄天門宮、卓乃潭龍門宮及田中央庄乾德宮等媽祖廟的祭祀圈,以及湳雅庄、石頭公庄、新興角的祭祀團體。此信仰圈以枋橋頭天門宮為中心寺廟,舊社及崙雅庄天門宮因淵源自枋橋頭的天門宮,固為祭祀活動的當然成員;卓乃潭龍門宮及田中央的乾德宮則同屬媽祖信仰,其參與枋橋頭祭祀活動則為類似今日的會媽活動;另外在沒有建置媽祖廟的湳雅及石頭公、新興角等地則有祭祀團體固定來參與。於是武東、武西堡的媽祖信仰得以延續至今日,而媽祖的繞境活動更未停歇過,拜媽祖成為武東、武西堡七十二庄居民重要的信仰活動。








[1] 陳國典(1998《社頭鄉誌》未付梓,頁479




[2] 許嘉明(1975〈彰化平原福佬客的地域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頁180-184




[3] 許嘉明(1975〈彰化平原福佬客的地域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頁182-183




[4] 陳國典(1998《社頭鄉誌》未付梓,頁478




[5] 許嘉明(1975〈彰化平原福佬客的地域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頁184




[6] 根據訪談得知早期這兩庄的媽祖廟確實有參與七十二庄的活動,但是在光復以後


舊社及崙雅天門宮都是獨自前往鹿港進香,沒有再和枋橋頭天門宮聯合進香了。




[7] 台地上的居民會沿著古道等下平原參與宗教活動。




[8] 2009.4.10訪談陳金虎先生




[9] 高麗珍(1996a〈淺談民俗宗教空間組織的形成過程-以松柏嶺受天宮玄天上帝祭祀活動為例〉《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學報》4,頁245




[10] 同註8




[11] 2008.8.9訪談陳慶福村長、2009.3.29訪談余樹賓先生、2009.4.9訪談蕭敏鎰村長




[12] 同註8




[13] 同註8




[14] 劉汝錫(1986〈從群體性宗教活動看臺灣的媽祖信仰〉《臺灣文獻》371),頁29




[15] 天門宮的廟公也有提及:「湳雅庄的信徒迎回武東媽,會將其安置在今湳雅國小過夜,並在媽祖生日前再送回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圓仔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